2012年7月30日星期一

道德選股

前兩天與朋友們相聚,其中一位友人提早退休。我相信越接近退休的人士,除非她們的另一半熟諳理財之道,若不然或多或少都會開始留意投資門路。

記憶大概一年前,據聞她已開始嘗試不同的投資及投機方法,包括買窩輪,她的論點是要感受自己是否輸得起。當我跟她分享投資心得如領匯及盈富是對將退休人士來說較為穩健的投資工具時,她大義凜然地表示領匯逼迫小商戶,害得小市民生活無以為計,所以她不會購入此類股票﹗

個人認為當我們參與股票市場活動時,當站在營運一盤生意的立場來看待,簡單而言就是賺錢。當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這麽多不同行業股票可供選擇,又何須選某些食人不吐骨的吸血鬼行業﹗

但我想營運一盤生意是一門極高風險、充滿競爭的事情,要算只是金融銀行業,借貸取利、為達標而向客人推銷一些高風險衍生產品,也何嘗不會令人破產跳樓。不同行業板塊之所以能發展蓬勃,又怎會不各出奇謀地務求業務增長。還有的是當人們參與股票市場賺錢,又有沒有想過是賺誰的錢,差價多半是賺取另外一個高買低沽的人輸的錢,收息可能來自併購別家公司而產生的盈利。

那當然,一年前我並沒有將以上長篇大論的想法跟她爭辯,反正每個人都有其原則,只是她們限制了自己選擇一些好股票的機會罷了。

最近一次聚會,談到投資股票時,她已變得侃侃而談,恭喜她於18000點時入市,半年間已收六位數字的股息,而她的投資也是散戶們通常會選的高息股,建行、匯豐、盈富,而且她有著很好的投資心理質素,我笑說原來她。。才是隱世投資奇才。

最令我由心而發地禁不住在面部表情中流露自鳴得意詭異笑容的是~ ~ 她滿有自信地表達領匯的重裝商場大力推動了商場人流,以前的舊舖根本沒有生意,她也有買領匯,我暗自對她說一聲做得非常好﹗

真理不須雄辯,它在適當的時候就會浮現在領悟得到的人心中。
真正胸襟廣博的在此時也不會諸葛一番,她忘記絶對沒所謂,明白就好了。今次她又誓言要算今天預知賭業股明天會漲價100倍也不會沾手。我也的確相信她一定不會買這板塊的股票。

但我又會想,是否沒有賭場,那些賭徒就不賭,就不會傾家蕩產、家破人亡;生前累家人、死後累街坊?賭,是娛樂還是博命主要是講求個人的自制力,腳是長在人的身下,誘不到逼不來﹗

2012年7月26日星期四

有福依然在

許多在職人士應該都已投保,我想大多數人的第一份保險單也是由身邊的家人或好友所推銷,

究竟是否真正明白保單的內容?

做一個簡單的實驗,

收到年度報告時是否看得懂?

取出投保書審視又是否理解條款?

保障條款是否適切?

我發現身邊的朋友似乎對以上問題都是『不知道』。

投保時礙於人情或種種原因才免為其難而行,

到若干年後發覺投入的金額逐漸增多,甚或基金保已錄得鉅額虧損,

此時才開始用心評估該保單對自身的適切性,

然後恍然大悟地發覺那些保單根本不適合自己,又或者是所賠償的與付出的不成正比,

浪費了多少個寒暑的金錢。

本人投保的過程大致同上,尤幸投保內容是可以接受的,

由於推銷該份保單給我的親屬已轉職往另一間保險公司,

隨後當她再企圖游說退舊保購她推銷的基金保,給我堅決拒絶了,

那份保單已變了『孤兒單』多時。

這多年有不少從業員約見,來者大多數只想將我的舊保轉新保好讓他們從中取利,不果。

這一年,保單回報開始漸見曙光,

更值得慶幸的是最近好友的兒子投身保險業,而且湊巧地在我投保的公司工作,

他又願意跟進那份雞肋也不如的保單,對我來說確是大喜訊﹗

2012年7月24日星期二

自動波

正值十號風球懸掛,又是『發牙痕』的時候

似乎改錯名~~古謙~~十個口兼多言﹗

希望自身行走股壇常以謙遜之心而立。

發覺今次入市同以往的感覺截然不同,好平靜。

以很多東西都不懂的散謙來說,注碼的安排和優質心理狀況至為要緊。

必須想好每支股票投放的資金總額,然後分注而行。片水股細注,可以鍾情的如2800就增加投入資金比例。

經常要面對的是內心矛盾的角力,就是明確地知道分注入市,

咁第二注就當然低過第一注,又即是代表第一注捱緊價,幾唔好受,

考驗就正是要在這情況下仍能心平如鏡,

目光放遠一點,有紀律及努力持守無懼低位入市的執行力,

要鍛煉自己擁有超強心理質素由有意識到自動波地進入這境界,

開心投資的竅門就這樣打開了。

2012年7月23日星期一

骨子裡的天賦

翻查紀錄,原來去年7月份又是瘋狂的在網上閱讀有關財務管理和投資知識的文章。

在此要向很用心給我們分享的網友們說聲多謝,大家的分析、經驗之談確是從書本學不到的,而且受用無窮。

我們的社會,絶大多數人都不能從家庭學習得到理財知識,每個人的性格及際遇是成就能否財務自由的重要元素。

看網友文章提及有關儲蓄方法時,不禁又回想起吾在這方面,骨子裡也無師自通地甚有天賦﹗

初出茅廬賺取的工錢微薄,已懂得於發薪日先將特定金額撥到另一個儲蓄戶口,而該戶口只入不出。

收入- 儲蓄 = 限定支出  而非  收入- 支出 = 不固定儲蓄
除了不會花費於無謂的消費品上之外,我跟另一位同事一起到公司的廉價飯堂午膳~~好慳,

又會紀錄每天的支出,好能掌握到每月的財務狀況。自投身社會工作後便從來沒有加入過月光族。

投資方面,試過買一両重的實金,但當時的情況是十年黃金變『廢鐵』,久存不漲價,所以也只買了一次便沒有再做了。

更奇怪的是,現在也不知為什麽,竟然會懂得自行用儲蓄買起高息紐幣來,匪夷所思極透了﹗

記得當時不太在意買入價,所以曾有一段時間貨幣差價有大幅的虧損,

但又能耐心地等待匯率回本後售出賺取豐厚利息及些微的兌換盈利。

當時是完全沒有任何人授予這方面的任何知識和經驗分享,真是好奇怪﹗

~ ~ ~ ~ ~   ~ ~ ~ ~ ~   ~ ~ ~ ~ ~

今天又發現了一些人經常不在意的事情,

他們喜歡將每天收到的零錢放在家中一角不屑一顧,其實正浪費了零錢的潛在價值,

有道是積少成多,要算不好好利用之獲得複式效應,

也千祈不要將零錢拿到銀行找換成紙幣,讓銀行賺取高昂的手續費(約$300就收取$20的手續費,很高的百份比)

我隨即告之,乘車時以零錢支付,既可物盡其用,又不用無謂地再支出手續費,一舉兩得,小數怕長計。

2012年7月21日星期六

轉載文章-合成ETF的風險

 
投資市場從來不講感情,昔日股民的愛股滙控(00005),近年成交「每況愈下」,取而代之的「人氣王」是一隻ETF(交易所買賣基金)──X安碩A50中國(02823)(以下稱A50),它長期高踞成交榜首,日成交額輕易超過10億元,更曾締造近33億元的新高。ETF逐被受落,但你又知道其實際運作嗎?今期《理財CAMPUS》為你解構。
 
ETF為被動式管理的上市投資基金,追蹤某指數的表現。成功的ETF在於能緊貼指數的表現,達到低的追蹤誤差(Tracking error),有別於傳統基金作積極投資管理,要達致跑贏大市為目標。投資ETF的好處是收費較傳統基金低,能夠覆蓋不同市場或者資產,具有平衡風險的作用,因此ETF常被視為長期及分散投資的工具。
 
市場上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可分為實物資產及合成基金兩類,雖然兩者都是以追蹤指數表現為投資目標,但其投資策略則有很大分別。恒生投資產品業務主管李佩珊解釋:「指數反映一籃子股票表現,實物資產基金的基金經理,會按每隻股票在指數分布的比例,直接買入這些成分股。」但合成投資模式的ETF,則毋須買入實貨。「合成基金普遍都是透過股票掛鈎票據等,與票據發行商達成協議,按照指數的表現,向基金提供相若的表現。」
 
目前較活躍的實物資產ETF包括盈富基金(02800)及恒生H股ETF(02828),昨日成交分別為1.15億元及1.08億元。而較活躍的合成ETF則為X安碩A50中國,昨成交達到11.99億元。由於部分股票市場,例如印度市場及內地A股市場並未完全開放,外資無法直接參與市場買賣,故有合成ETF的出現。
 
現時在港交所掛牌買賣的ETF共有75隻,28隻為實物資產基金,49隻為合成基金,其中與內地A股掛鈎的有24隻。市場憧憬中國市場的升值潛力,追蹤新華富時中國A50指數的A50,是最受市場歡迎的ETF,但當中風險可能為投資者所不知。
A50並非直接購買A股,而是通過與持有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買入掉期協議或者相關票據,繞過投資限制來複製追蹤的指數表現,於是投資者購入A50時,其實並非等於持有實股,作為票據發行商的投行一旦倒閉,投資者甚或可能面對血本無歸的風險。
 
投資ETF除了要留意其追蹤的指數外,亦要注意其相對基準指標的追蹤誤差。到底基金如何收窄追蹤誤差?李佩珊舉例,對於實物投資的基金經理,有時候手上的資金未必足夠購入「一手」股份,若然將剩下的錢買入「碎股」則需要承受較大差價,便會透過進行期權買賣,將追蹤誤差減低。至於合成ETF,就取決於票據發行商的定價上,基金與發行商協議的票據非在二手市場上流通,發行商是唯一的交易對手,於是基金的計價很受發行票據的定價影響。
需承受對手信用風險
 
她續指,合成ETF的計價透明度較低,故投資者需要承受交易對手的信用風險。「實物資產基金於各種股票的持貨量,都可以反映在報表上,但合成ETF是透過一些票據間接進行投資,票據本身與掛鈎指數的成分股並沒有實際的關係。」
 
為保障投資者,證監會在○八年底開始要求合成ETF提供抵押品(主要是現金),去年收緊至每家投行扣除抵押品後的淨風險不可高於資產值的一成。今年在歐債危機的憂慮之下,更進一步要求所有合成ETF在上月底前提供最少100%抵押品,若然抵押品為證券,成數更須達120%。業界預計,新措施將令資產管理公司放棄在香港推出新的合成ETF產品。

文章作者不詳

2012年7月20日星期五

收集

認識的朋友當中,有計劃和策略地買賣股票的沒有一人。

大多數有買股票的都是抱著一日不放都未蝕錢的心理,所以抽屜底滿是潛沉深海的高追貨。

我經常有個疑問,當恒指高至接近30000點時,那支股票都在大海中飄搖,會甚麼時候才可到家鄉?

這是其中一個投入資金前沒有好好想清楚不同情況部署的結果,買那支股票時抱著甚麽心態,事與願違又可以怎樣自救?

逞強的人又會訴說某支股票曾於櫃底翻身殭屍彈,於是一到價便急不及待沽出回本。

心中好奇地想究竟這是幾份之一支股票?

這是別人的做法,最重要的是自己如果遇著這情況又會怎樣做?

再將時間線推前一些,怎樣才能避免以上情況的發生呢?

近期市況飄忽不定,好淡爭持。上落市的格局待變。

個人開始收集殘股。

又要再一次提醒自己,要持種植甜美果實的耐心,不要甫出樹苗又將之摘掉。

2012年7月12日星期四

強積金=強迫金

今天閱李兆波先生的發文管好你的一千元,吸引我的非文章內容,而是那些人人皆心同感受的回應﹗

原意是政府眼見人口老化,又不想背負起沉重包袱,於是假設大家都不儲蓄又不懂投資,家長式地強迫大家由細開始種『金』,多年來,金子種不成,就是賣柑者大撈特撈,真是有倫敦金騙案的影子,操作買賣者賺盡手續費。

其中筆者認為最令人齒冷的,莫過於幾年前政府將$6000注入打工仔強迫金戶口,現在大部份可能已蒸發得無影無踪,大家又得到了什麽?

以前公積金制度,保證員工每年累積的增長,在該公司工作得越長,增長比率隨著增加,一方面確實保障了員工的退休生活,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員工的歸屬感,最重要的是受託公司真的要有優質投資本領,才可兌現增長承諾,此舉確實對投資知識一竅不通的人有所裨益,責任在收取手續費的受託公司,而她們也理應是投資方面的專家,有競爭有進步,各受託公司為了搶客,除了手續費有比較外,汰弱留強方為正道﹗

現在的強積金制度,最失敗的,是受託公司收取了手續費卻由委託人承受所有風險,既然假設員工不懂投資,那又有何理據促使施政者相信委託人有能力選擇那些由『專業人士』設立的投資工具,況且,這多年來所謂『專家』擬訂的各式強積金基金組合,勁蝕不特止,想找到正增長的比上太空更難,委託人連存現金也要蝕手續費,真是天理何在?

大氣候要港人學習多元化投資知識,促使自己的積蓄由自己掌管投資項目可能更為奏效的想法;不懂投資的寧願過濠江踫運氣也有贏的機會,比起現在坐以待陰乾淨盡羸面更高。

於2009年,筆者曾經做對又做錯了一件事。於最低迷的市況時將強積金組合轉為中港及北美股票基金,但可惜到強積金累積金額平手後,便將之轉為現金和債券,現在回看基金價格,縱使由高位回落,但仍比當時售出價高。汲取了上次教訓,現在又是留意改變投資組合的時機了。還有,別忘記十一月份,強積金受託公司可能會掀起一輪減手績費潮,以爭取『自己強制性供款部分所產生的累算權益轉移』的客戶。

要在一堆爛柑子裡挑比較沒有那麼爛的,確實要付出更多時間和萬二分努力﹗

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希臘困局

看明珠檔案,對希臘弄得如斯田地有進一步了解。

希臘主要出口橄欖油,2歐元的貨品,運到意大利後,意人只要換了包裝便以3歐元出售圖利。

由於希臘沒有工業生產,大部份貨品均由外地進口,外貿逆差有增無減。

為了增加就業機會,政府的架構重疊而支出龐大,營商手續繁複,一名餐廳老闆稱開業前要申請廿七個牌照,他另外一間在雅典的店舖,轉手時一切情況不變,申請手續也未能從簡而要從頭開始,足足拖了年半,餐廳才可開業﹗

整個政府貪污腐敗,年青人完成學業後寧願到別國找機會,因為他們看不到將來﹗

筆者覺情況有些似一個入不敷支的農夫但卻過度花費於負擔不起的高消費品,沒有實質的儲備而不停擦信用咭渡日。爆煲後又一味倚賴別人幫她收拾殘局﹗

士農工商都潛藏著不同憂患,國家到了這地步,要再重新振興經濟,除了節衣縮食之外,確實要付上千萬倍努力,才能走出陰霾。大前提是放棄一樣東西,一樣叫做『埋怨』的東西。從來能夠妥善成功解決問題,就是冷靜分析面對難題,用腦而非怨。

喜得人生新目標

很感謝各位, 剛開了另一新網誌就有好友們來訪。 那片樂土是用來紀錄學佛之路;給有興趣多研習的同修;獻對這去煩惱得自在法門多了解的同好。 更考慮到大家連結Coolhim這處原本可能是與財務自由有關。網友們有自己向善的不同信仰,閱文心生歡喜心至為重要,所以我另闢新天...